
獲獎最多航司!東航三項目獲民航科學技術獎
日前,東航的航班保障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主力機型數據幀擴展及應用、飛行安全風險智能識別與量化評估三個民航領域數字化研究項目,獲頒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評選的2020年度民航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成為本屆評選中獲得獎項最多的航空公司。
據悉,這三個項目是由中國東航主要領導掛帥,東航信息部核心技術團隊牽頭支持,東航運控中心、研發中心及技術公司積極領銜,飛管、地服等業務單位全面參與的。
其中,航班保障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項目,使得東航成為國內民航率先實現全流程數字化方式保障航班的航空公司。這一“東航即時通(MUC)”航班保障綜合平臺的廣泛應用,被評價為“MUC一小步,民航行業一大步”。通過該項目的建設,東航建立了高效的三級生產運行指揮體系,從公司、航站、航班三個維度自動組建溝通群組,實現了自動排班和自動派工,有效提升了航班保障協作及生產指揮溝通效率;MUC與東航自主研發的地面保障可視化運行系統(GCS)建立數據接口,能夠跟蹤顯示東航航班保障過程中的全部31個監控節點,通過紅綠燈實時反映保障節點的完成情況,實現航班地面保障 “全流程、全工種、全過程”的數字化管控;運用AI(人工智能)+BI(商務智能)技術,東航建成了運行資源大數據分析平臺,可對日常運行產生的MUC大數據進行分析,從宏觀運行、航班延誤原因比對、航站保障意圖畫像等維度挖掘信息價值,提高整體運行水平。
在民航局航安辦的指導下,東航技術公司與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開展了中國民航主力機型數據幀擴展及應用研究。該項目是民航安全領域極具基礎性、戰略性意義的技術創新研究,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實現對B737NG系列飛機右側空速等右側大氣數據計算機相關參數的獲取,形成了A320、B737NG系列飛機新增參數規范和中國民航主力機型飛行數據記錄參數規范,實現了對A320、B737NG系列飛機“空速不一致”、“迎角不一致”的專項監控,并廣泛運用于座艙失壓、低高度大坡度、高原機場超輪速等安全事件調查。該項目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并已獲得民航局MDA(改裝設計批準書)批準。目前,該研究成果已成功在2000余架A320、B737NG系列飛機上推廣使用,占全國民航相應機型機隊的60%以上,為民航運行安全監控、安全事件調查、航空公司運行等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支撐。后續,隨著數據應用進一步擴展和深入,帶來的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將持續增加,使之成為中國民航事業發展強有力的助推器。
東航研發中心與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合作的“數據驅動的航空公司飛行安全風險智能識別與量化評估系統”,構建了航空公司運行風險管理模型,建立了航空公司運行風險分析模型和危險源數據庫,并針對安全信息數據之一的QAR(Quick access recorder,快速訪問記錄器)數據,率先開展全航段數據的風險分析研究,通過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實現了對典型事件致因的半自動識別和分析,大大提升了QAR的分析效率。該項目還研發了QAR大數據分析系統,實現了對機隊運行風險的提前識別和參數定制。該項目成果已在多家航空公司投用,并在保障數據安全和提供中國解決方案方面增強了知識產權的獨立性與自主性,提升了飛行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其中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全面實施數字化轉型,是中國東航“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核心內容,民航科技獎的評選與推廣應用,將進一步激發東航數字化轉型的決心與信念,激勵東航面向“世界一流”目標,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持續培育競爭新優勢,為引領民航高質量發展和民航強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